论文连载(三)——园林植物应用的若干生态学问题
2020-07-16 天景水生
园林植物应用的若干生态学问题
陈煜初 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园
目前,全国推行三型社会、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园林绿化行业的主要任务已从单纯的绿化美化转型到发挥环境友好、造景、低碳、生态等综合功能。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优先也被园林学界奉为是园林绿化的主要原则。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的推广,园林学科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后,园林人更是高举生态大旗,肩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生态平衡,创造宜居城市之重任。但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尤其是在园林植物应用中违反生态学原理的案例俯首可拾,比比皆是,一面口号喊得震天响,一面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如何完成肩上的重任,令人担忧。本文仅从以下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园林植物引种
引种是将外地优良的植物类群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直接在生产上利用,或作为育种原始材料直接利用。驯化是通过多种驯化途径和方法把野生植物培育成为栽培植物的过程。引种和驯化关系密切,很多引种来的植物是需要通过驯化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然后才能成为引种地栽培植物。
可见植物引种驯化是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的实践工作,只能在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原产地和引种地生态因子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引种驯化工作,在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繁殖和园林应用,但目前的园林植物引种很多情况下是无序的。有专业人士甚至形象地指出,现在园林植物不存在引种的问题,而是直接把苗木调运过来用在工程项目上就行。可见其乱象到了何种程度,由此给我们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恶果。
引种和驯化应有明确要求和规定,这些要求和规定是千百年来引种驯化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引种结果成败与否也有评价标准。其具体标准有4条:生长速度不低于原产地;经济性状不差于原产地;可用原产地的繁殖方式繁殖后代;其后代也需达到以上三条。可是不少园林植物工作者认为从原产地购买来直接用在工地中,若成活便认为引种成功,便可大量推广应用,乡土树种更是不需要驯化,可直接从山上移植或采种育苗后就可大量应用。
2002年杭州西湖南线改造工程种植的紫叶酢酱草,春季表现良好,有关部门就宣布新品种引种成功,可以在杭州大量推广应用,殊不知到了盛夏,紫叶酢酱草进入休眠,其问题暴露出来,有关部门便立即偃旗息鼓。可是,一些头脑灵活的苗商就吃了大亏。又如加拿利海枣在杭州的应用,仅仅因为开了花结了果便被园林绿化部门的专业人士认为引种基本成功,在媒体渲染。重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香蕉引种成功的笑话,香蕉在浙江也能开花结果,遗憾的是果皮里面的果肉没长出来。
更为可怕的是杜英。杜英(园林行业常将同属的其它种混淆统称之)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的乡土树种,在分布区的常绿阔叶林中有较为广泛的分布,该树种常绿,树冠半圆形,树上终年挂有红叶,生长迅速,病虫害少,且较耐酸雨,仅就植物本身来说是行道树、庭荫树的良好选择。为此,园林植物工作者把它作为乡土树种直接从森林中采种育苗应用到工程中,尤以行道树应用最为广泛。不久发现该树种的树皮在夏季被阳光直射后极易受日灼损伤腐烂,导致树势越长越差,最后结果大量淘汰,苗木价格更是一落千丈,很多苗木生产商亏本。据笔者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内的藕舫南路(南北走向)两侧的杜英行道树的调查,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知调查共记录59株,其中25株(占42.4%)植株生长正常,主干完好;34株(占57.6%)植株主干腐烂,长势较差。详见图1、2、3。无论是在道路东侧,还是西侧,主干腐烂部位都在树干的西侧,应该是夏天西晒太阳日灼造成的伤害。杜英不是先锋树种,也不是强阳性树种。它的小苗和幼树都需要在侧方庇荫的环境条件下才能良好生长,在森林植物群落发育到一定阶段即形成森林环境后它才侵入到森林群落中,并作为伴生树种在森林植物群落中发挥作用。行道树不具备森林环境杜英难以适应。但如能块状、片状种植,因相互间的庇荫和树林环境使其大部份个体具备了侧方庇荫的环境条件,能得到健康生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英在园林上的应用是园林植物界最大的丑闻,其损失的苗木数量可按数千万株计。
还有不少木兰科的乔木树种如乐昌含笑、峨眉含笑等也有类似的不幸经历,最后苗木只能作薪材采伐,有些苗商因此亏本甚至倾家荡产。
在浙江大学藕舫南路杜英主干腐烂情况调查中发现如果树干西侧有建筑物或树木挡住太阳直射光,就不易发生日灼。如2号调查点,生长正常的只有1株,该株树的西侧有一株高大的女贞,女贞帮它挡住了西晒直射光,得以避免日灼。另外树木枝下高低的树受日灼的概率也要小,应该是树冠挡住了树干上的西晒直射光。
这个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有:①不遵循生态学原理,我们老祖宗的教科书中明确告诉我们,无论是乡土树种、外来树种,所有野生植物到人工栽培都需要一个驯化栽培的研究过程,才能成为栽培植物。②过于草率,每个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是有区别的,在引种前必须对该树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作全面的研究。③引种植物刚成活,便认为引种成功,是急功呢,还是无知呢?④过于浮躁,发现问题后又缺少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如果能认真研究,找出问题,采取驯化措施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难题。),而是采用抛弃主义,弃而了事。这些问题归纳成一点就是使命感、责任感缺乏的问题。
当然引种驯化中引人关注的还有“南树北引”问题,近年来北方流行“江南山水”,江南流行“南国风光”。江南大量种植能体现南国风光的南方棕榈科植物,如加拿利海枣、银海枣、中东海枣、华盛顿棕榈,还有苏铁科的苏铁等等。这些植物价格昂贵,但各级政府不差钱,还是被大量地“调运”过来种植。遇到冷冬就有不少被冻死,冻不死的也有很大部分的叶子枯黄,长势不良。为提高过冬的保存率,在冬季要用设施,最简单的用稻草、塑料薄膜包扎。在杭州苏铁过去是盆栽,地栽是在冬季小气候较好的地方可以种。这几年在公园小区,道路绿化中大量采用,由于经常受冻害,园林工作者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给它裹上稻草或穿上“雨衣”(请见图6),这样不但保持了苏铁的命,巩固了绿化成果,还使绿地中多了富有童话色彩的稻草人(请见图4、5、7)。呜呼。这样如何低碳?又如何奢谈什么生态呢?
更有甚者,如在千岛湖某大酒店的大堂前,种了2棵能体现南国风光的榕树。每年深秋为这2棵榕树搭2个钢架大棚,覆塑料薄膜,用空调补热,煞是好看。详见图8、9。搞笑的是这个五星级酒店还号召低碳,希望顾客能加入他们的低碳行动。
在追求稻草人的同时,9月份以后常在大城市的一些绿地的结点中可看到盆栽的一品红,这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观赏植物,又名圣诞红。可是造价呢,一盆近20元(工程造价应超过20元/盆),到11月-12月份,一下霜就会彻底冻死,人们为了自己的短期快乐,浪费纳税人的大量金钱,要用植物的生命去换取,这与三型社会建设、低碳城市建设都有背道而驰之嫌,更是与生态城市建设开了个大玩笑。
种植设计过密,造成植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使得固碳减少
密度是植物群落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指标。当前园林植物的种植密度过密,尤以色块为最,是自然植物群落密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其后果是:A、不给植物留下生长空间,促进植物群落种内拥挤,促使植物自然分化。对整个群落来说其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产氧量减少,固碳能力下降,也就是其生态效益下降。B、苗木大量浪费,过度密植造成直接植物资源、苗木的浪费,也造成种植、运输等劳力的浪费,增加碳排放。C、植物过度密植造成内部采光不良,空气流通不良,给病虫害滋生创造了条件,既费人力又费农药,还污染环境和影响观瞻。D、植物的种内拥挤将导致植物群落寿命的缩短,直接提高绿地成本。尤其是竹亚科的植物,密度很是可怕,毛竹的密度大的达到了3株/m2,我国毛竹种植的最高密度只有600株/亩,还不到1株/m2,而一般良性循环材用林的密度为0.2-0.35株/m2。林学家对散生竹立竹度(密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立竹度越大,发笋量越少。这是园林绿化工程新植竹林中,新竹很少的原因。另外一方面是没有长远考虑,只看重眼前效果,只要今天种植后景观效果好就行,根本不顾今后植物的生长空间,似乎这世界已没有明天。植物与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人类的住宅面积在不断扩大,而植物的生长空间却在不断减小,这难道是现阶段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吗?希望这种短视行为能早日弃之。
对于乔木来说,园林绿化设计时是按照设计规格的苗木种植后达到预期效果来确定密度的。那么当这块绿地经过6-8年或10年以后怎么办?作为景观来说,经过几年后乔木层次肯定已发生很大变化,6-8年后作为乔木群落内部的种间种内也将产生激烈的竞争。长此下去,就和前述的灌木道理是一样的,有型的乔木个体少,林内卫生很差,病虫害严重,森林生态系统脆弱,产量低,生态效益明显下降,景观质量也将受严重影响。因目前城市园林绿化中很多绿地的目标是营造城市森林,建议研究引进间伐抚育的理念和技术。抚育间伐是林业生产中的一种抚育(相当于园林的养护)方法,对森林培育十分重要,它可以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抗逆性能力,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固碳能力,提升林分景观。间伐的林木可采用带土球起苗移出作其它绿地的绿化苗木用。
适地适树问题 适地适树是指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种植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提高植物抗性。“适地适树”几乎是每个设计文件中都会出现的,大多把“适地适树”作为一句套话在用。很多设计对土壤不化验、不分析,根本不知这是什么土、什么地,甚至对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都不了解,怎么能做到适地适树呢?实际上设计时只要把它落到实处就行了。建议在设计时,在充分了解树种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对当地的气候、地形、生物、海拔做一个基本了解,对土壤做一个简单的化验分析,对诸如地下水位、空气污染状况、小气候等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作个了解和阐述,把这些生态因子作力植物种类选择时的硬指标来考量。
对彩化、造型树的一点想法
近几年国内园林植物工作者引种培育了不少的彩叶树种,它们的特点是叶片彩色,这些植物或是变异或是病原体影响。它们与色叶树种不同,色叶树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春季新梢萌发时嫩梢色彩,另一类是植物秋冬季落叶之前由于光线影响,叶内组织的花青素含量提高,使叶色发生红、黄等色彩的变化,如枫香、鸡爪槭等,颜色绚丽多姿。而彩叶树多为常年叶色为彩。色叶树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彩叶树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后者在自然选择中绝大多数要被淘汰,它们的光合速率低、固碳功能差、生长速度慢。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建议不宜大量应用。理由:一、不符合生态学原理,不利于低碳城市建设;二、抗性差,养护成本高;三、市民审美认可度越来越低,市民的审美情趣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市民认可自然即美的审美观。如造景确实需要,尽可能“重色轻彩”,重用色叶树种,少用彩叶树种。
这几年大型造型树木的应用有增加趋势,大型的造型树实际是一个大规格的树桩盆景。从艺术角度讲,确实很有价值,但是养护管理是一个大难题。为保持造型每年要修剪很多次,大型造型树的高度多在3-4m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m,每次修剪要搭架子,十分麻烦,也不安全,而且现在的市民也对这些造型越来越不买帐,越来越多的市民认为好好一棵树为什么不让它自然生长,要把它剪、扎成这个样,缺乏爱心,还有一个问题是造价太高。显然,大型造型树与生态低碳理念相左,因此,我们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