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余先生来电咨询关于芦苇种植水深问题,《技术资讯》栏目中《水生植物的水深适应性》对此有介绍,而2010年春季,春天先生对《芦苇自然状态萌芽一点观察》更仔细,也纠正了前文中的一些错误。为此,将此文提前发表,请同仁批评指正。
芦苇是分布最广的水生植物之一,广布于全世界;芦苇也是最不可思议的植物,在沙漠的绿洲中有她的踪迹,海洋滩涂也有她的芳影,青藏高原有她的分布,江河湖泊浅滩更是她的乐园。
她全身是宝,与人们的的生活密切相关,但遗憾的是人们只关注她的用途和她营造的令人陶醉的景观,很少有人去关心她的生活、她的生存。直到二十一世纪,人们因为保护湿地、恢复湿地的需要,开始种植大量的芦苇。芦苇到处分布,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她很容易移植,随便种种都能活,其实不然,不知多少人,尤其是园林人为此付出了代价。本文作者之一的陈煜初就是其中之一,2003年陈煜初兼任了杭州西湖湖西综合保护水生植物绿化工程的项目经理,设计中需要种植大量芦苇,4月28日开工的第一天就种植了5万秆芦苇,苗是萧山钱塘江岸边的野生苗,芦苇苗高1.2-1.5m,修剪至0.5-0.6m高定植。当时市委书记到现场,电视台采访,陈煜初信心满怀,告诉他们过不了多久,这里便有一片芦苇荡了。时间过了一个月、两个月,不见新稍长,只见旧秆枯。后来基本上都死了,成活率不到10%,即使成活的新芽也十分纤细。此后对芦苇就不敢轻视了,经过观察其生态生物学特性。在当年夏天对湖西的芦苇进行了补种,使湖西的芦苇总算有了规模,后来陈煜初的一位作家朋友真柏先生在其散文集<<花花草草的七情六欲>>中对此还有介绍。
今年春季,春天先生有一个极好的机会定位观察芦苇的新稍萌芽,结果让我们惊出一身冷汗,过去我们观察到芦苇适应水深是0.5m,那是在初夏观察到的。影响植物水深适应性的关键因子往往是翌年春季萌发新芽的水位情况。华东地区芦苇发芽时水位处于从最低水位开始上涨的时期,春天先生观察到,芦苇新芽萌发时其地表如尚未畜水,新芽的成活率很高,长势也很好。新芽萌发时其地表如已畜水,由于此时的水位处于快速上涨期,如水深本来就比较深,水位上涨又很快的话,芦苇新芽的长势明显受到影响,新芽成活率很低。如果是去年刚移植的芦苇那就更惨了。因此,在芦苇种植施工实践中,除考量芦苇水深适应性外,应把早春水位线作为种植的最深界线。
另外,冬季芦苇的地上部分枯萎,而在水体里(枯水期水面以下)的茎仍是活体,翌年春季也能从茎节上萌发新芽。而后随着气温的日渐升高,芦苇的不断生长,水位也不断上涨,到春末夏初季节,我们见到的芦苇是生长在水下50-60cm,甚至1m水深处。当然芦苇春季发芽后,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其水下部分也同时发根扎入淤泥中快速生长,并能很快萌发新枝,形成芦苇荡。(春天 陈煜初)
联系地址:
Copyright©2016-2017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