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园!

设为主页     |     加为收藏


技术资讯

第九次全国荷花产业论坛文章(二)广昌放飞通芯白莲的梦想

2020-07-23     天景水生

黄念曾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新世纪的人常说: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广昌以“中国莲乡人”自尊,站在时代新的起跑线上,以一粒莲子,孕育着一个神奇而宽广的梦想。在道通闽广的武夷山西麓,在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的发源地,独树一帜将通芯白莲的荷莲文明融入到无痕的岁月中。见证了“盱水漫漫越千年,风雨兼程铸辉煌”的梦想,一个俊美秀丽的子莲农业产业作为荷界一朵奇葩在盱水之地俏然而立。
白莲,使广昌的发展气质脱俗
脱俗,简单的可以理解为恢宏大气,风格独特,成为一道令人赞羡的新颖景观。
并行不悖的价值观。县域经济整体运行的规划目标总体是要体现出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考虑为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知识等创造价值,故而最终是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在优化开发,重点开发中满足人们的经济需求。广昌在这个总价值观的指导下,求助了增长极理论,抓住了点轴开发的内涵,依托抚河源头的莲荷古镇——驿前镇,从2005年开始打造万亩白莲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使资金、人才、技术等等生产要素向极点聚集,再由此形成点轴扩散散发成点轴开发的趋向,其创造的价值在白莲的开发建设中得到了并行不悖的体现。
在小趋势中独树一帜。美国学者马克·J·佩恩和E·金尼·扎莱特提出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相同或相似,而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需求,即是一种小趋势。就中国的农业而言,“农业产业化”是大趋势。但是广昌白莲产业化并不具备大农业主导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他的独特品性却是区域市场上的项目优势,其开发营运有独特的支撑,在广昌保持和扩大优势的基础上,可以在合适的其他地域复制,在子莲领域内占有一定的高度。
致力于使广昌脱俗。白莲为莲农而存在,为广昌而存在,更要为广昌的进步而存在,通芯白莲产业链的延伸足以整体影响广昌的资本规模,白莲文化更会对广昌城市形象作出重要贡献,广昌人为因此变舒服了,变优雅了,变得赏心悦目了。
白莲,广昌开放性的时代感
广昌白莲的与时俱进,使其具备了进行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的有利条件。
新背景下的新思维。广昌的区位条件很独特,既是赣南的贫困县,又是赣、粤、闽的交通要冲,是隐藏于武夷山西麓只有占地1612平方公里,24万人口的农业小县,同时也是中央苏区北大门的战略要地。穷则思变,通则畅达。当改革开放之风刮到广昌,首当其中的就是物流业。小小一个县,走出了5万余名物流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20%,现今广昌物流在全国各地拥有物流公司达5000余家,被誉为“中国物流第一县”。走南闯北的新理念、新思维都被他们带回家。广昌人也很好地顺应了这股潮流,抓住了战略机遇,以新的思维理念审视广昌的发展。一是以创新为动力,从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着手,增强发展活力;二是走出只从本地资源看开发条件的狭窄视野,重点是扩大要素配置的空间范围,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三是进一步打通和增强引进、交流的辐射通道,建立有利于发展的紧密联系。从2006年首届国际莲花节开始,连续五年的错位发展,有序开发决定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发展目标。
新目标下的新突破口。广昌县委、县政府站在追赶和跨越的起跑线上,从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融入海西区发展的全省高度,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确立了三个新目标:一是构建推动广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在全县的发展战略中做大做强、做优广昌白莲国家级名片,是促进工农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轴和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全县生产要素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承担着县级经济振兴崛起的重担。二是建成促进广昌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白莲产业化的七大发展目标,既是县委、县政府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24万广昌人的重大希望。三是建设全国最大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江西省白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此为支点在新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莲产品深加工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研发新品种、新工艺、新技术。
在目标的导引下主攻三个新的突破口,第一以打造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为突口,加快产业项目的布局。第二,积极引导扶持龙头农业企业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从而推进规模引领、产业集聚、主体壮大和配套服务的四大工程建设。第三以探索实践并构建公益性、互助性和经营性农业农村服务新体系为突破口,从而顺应子莲农业产业化和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的新期待要求。
新节点县城的星光。广昌子莲产业化的开放、开发揭示了区域经济理论的重要规律,即是城市和交通干线的连接点和线,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佳区位,点轴开发的趋势不仅使具有资源优势实力的广昌成为子莲产业发展的相对中心和增长极,最终又成为带动子莲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新节点。作为核心,它当仁不让地成为子莲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接收站、中转站和放大器,进而实现带动子莲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白莲,荷花企业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广昌白莲产业化的层次性发展是探索,是构建,是推动,是政府有为的驱动型发展,更是荷花企业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政府有为的驱动。广昌种莲从唐朝仪凤年(公元676—679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质优记载更是突出。李时珍《本草纲目》评“莲,豫章汝南者良”。经谢克强多方考证,汝水之南就是指的广昌盱水。甚至1918年日本经济情报《支那省别全志》上亦有记载,其历史悠久不容置疑,“中国白莲之乡”也是当之无愧。90年代初到20世纪初,广昌县委、县政府以这一传统特色产品的蜕变、转型、发展为抓手,在创先争优的生动实践中,真正坚持了市场化取向,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发挥作用,政府是实实在在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1984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白莲研究所,整合人才资源,总结、普及、推广白莲种植技术。2006年11月成立了白莲产业发展局,确立了白莲为广昌县标志性产业的重要地位,2008年白莲局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莲业网,定位于全国白莲行业门户网站,广泛宣传,扩大广昌白莲的市场形象。自2006年起,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中国广昌国际莲花节,在各种经贸文化活动中,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坚持高位推动,强势出击,形成工作合力,搞好白莲的宏观营销。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广昌白莲种植规模的三级跳,从3000亩到3万亩,再到8万亩,总产值达2亿元以上,白莲收入占了全县农户人均收入的1/3以上,实现了规模与总量的扩张以后,20世纪初又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了我国首个子莲国家标准《广昌白莲》国家标准,于2006年10月颁布实施,标准集成了国内子莲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规范,总结集成了白莲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与推广体系,并编印成《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8万份,培训近10万农户。2007年3月广昌就正式通过了农业部全国绿色食品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广昌也成为我国首个绿色食品(白莲)原料生产基地县,全国绿色农业(白莲)标准化示范区。
核心支撑的驱动。在政府体制改革创新的基础上,白莲产业局充分发挥了创新要素的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创新推动体系,以专业化为特点的中介服务体系,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成果转换体系,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科技传播体系,开展产业链与学科链的对接,促进产业优势与科技优势融合,一个具有显著区域特色和较强竞争优势的创新驱动型平台形成了。科研是广昌白莲的优势所在。从开展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研究,选育出赣莲85-4、85-5、赣莲62新品种开始,九十年代中期,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承担了国家863课题,经过6年努力,在国内首次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成功选育了“太空莲”系列品种。20世纪初又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开展了离子注入新品种育种研究,选育出京广1号、36号等白莲新品种,从本地白莲品种的30—40公斤/亩的产量提高到50—60公斤/亩,又到80—100公斤/亩,高产的可达120斤/亩以上的成绩,实现了广昌白莲单产的“三级跳”。在稳定白莲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广昌白莲经济总量实现了翻番增长,促使白莲产业步入了高效发展阶段。白莲在现代农业经济中成为广昌最活跃的主导产业。为了成为广昌推动农村实现循环经济的枢纽性产业,从2008年开始又筹资兴建广昌莲花科技博览园,工程总面积140亩,第一期于2009年已建成投入使用,有科研实验区、中外莲博览区、莲种资源区、良种繁育区与办公区,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子莲科研为主,集白莲生产,良种培育扩繁、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白莲专类博览园。等二期温室区、睡莲、王莲种植区、莲文化展示区的逐步推进,将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莲文化、旅游观光和科技示范白莲博览展示园,一个省一级的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白莲经济特色园区将会脱颖而出。
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机制。围绕人才、资金、政策,着力完善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资金扶持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是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的根本保障,这是一个理念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它的终极效应是激发了创新的活力,培育了创新要素,开拓了审视自我的新视角。细读广昌县人民政府以广府发[2010]6号文件“广昌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昌白莲产业发展”,从目标任务、工作内涵、战略决策中看到了县级经济主导产业新的工作模式,是一个科学的、务实的、创新的领导工作意见。谢克强局长的双薪制,莲花科技博览园,智能温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白莲品质分析检测实验室的续建工程,企业和民间白莲深加工技术研究,莲田立体种养技术的试验、研究、开发的申报立项,资金扶持等都是那样具体,鼓励白莲龙头企业在自愿、有偿、合法前提下整合资源的再重组,形成莲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发展的氛围和环境是和谐、有利、有力的。种种实例对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都是弥足珍惜的。成启食品有限公司自2006年与广昌白莲研究所合作开展驿前镇姚西村万亩白莲试验基地以来,2009年又在驿前建立绿色食品白莲原料基地,对基地生产的白莲进行保护价收购,实行每亩发放100元种莲补贴,为广昌白莲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更是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引导鼓励该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改造升级,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帮助开发速冻鲜莲、莲子汁、莲子罐头,并获国家专利4项,真诚的态度终于引来成启在工业园内落户。他将在三年内投入资金3.6亿元,开发莲类系列深加工产品,项目达产后,可实现目标产值10亿元以上,利税5000万元以上。
白莲,走出输出扩张的品牌之路
品牌成长之路,一种是靠自身不断积淀,累积品牌知名度;一种则是自身实力增强后,以品牌输出实现品牌扩张。广昌白莲走的是后一条路,由于他的科技兴莲战略,从一开始就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对白莲产业的支撑作用,是一个底气足、生命力强,舞活了产业链的阳光产业,而且这是一条品牌产业成长的公共线路,是条可复制、可借鉴的线路。
特色鲜明的产品是创建品牌的基石,这是首要的理念。以20世纪80年代前拥有的“广昌白莲”、“广昌百叶莲”两个传统品种为基础,从全国各地引进子莲新品种开展杂交育种选出赣莲系列3个主要新品种为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的当家品种,90年代中期在国内首次利用航天诱变育种技术选育的“太空莲”系列品种不仅在全县上下引起巨大反响,江西赣莲各县,福建建莲各地,甚至湘莲,湖北,浙江,江苏,安徽的子莲地区都争相来此引种,在全国扩繁推广200多万亩。20世纪初又开始离子注入新品种选育,京广系列白莲新品种又铺满全县,广昌白莲品牌除了稳定8万亩的总量生产外,又订立了在白莲生产重点村还要建立白莲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繁育优质莲种200万珠,莲花科技博览园要建设白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3个以上国内大专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培育一个以上高产优质白莲新品种,10个以上子莲,花莲兼用新品种。这个系统工程既是广昌白莲品牌建设的基础工程,又是不断提升广昌白莲品牌竞争力汇聚力量的基础工程。
建设广昌白莲标准体系是扩散市场品牌知名度的保证。广昌虽是“中国白莲之乡”,历代被称为“贡莲”的产品更被誉为“莲中珍品”。一度也会陷入低谷。是新世纪以来,市场白莲品牌的建设才开始起步并持续升温,2004年“广昌白莲”获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5年申报了“广昌白莲”通用商标;2005—2006年制定并经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颁布,实施了《广昌白莲》国家标准;自2007年起,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广昌白莲)标准化生产基地;广昌白莲协会生产的“广昌白莲”获2008年度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同时组织有关企业申报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这些有计划有组织的白莲产业品牌建设,都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趋势日趋变化,从市场变局到品牌破题,从科技创新到终端布局,从散兵游勇到抱团出击,使广昌白莲产业迎来了打通白莲产业链的绝佳契机,品牌合力正在形成,宏大的产业远景也已成竹于胸。
延伸白莲产业链是放飞白莲产业品牌的大梦想。新的实践,带给广昌人重新审视自我的新视角;白莲产业越是向前推进,白莲的重要地位越是凸显;白莲产生链越是向前延伸,其价值空间越是广阔。开拓白莲价值空间,广昌已经起步,无论是加工机械、新品研发、包装储存、质量控制、营销模式等等都是白莲产业链需要突破的节点。目前广昌有白莲系列开发企业20余家,产品有通芯白莲、荷叶茶、莲藕粉、莲子汁、莲芯茶、莲蓉、月饼等,年产值仅在2亿元左右,尤其是广昌莲香食品有限公司的莲藕粉生产线生产的袋装枸杞藕粉已出口远销日本等海外地区,藕粉产量约占全国藕粉产量的60%,是我国最大的莲藕粉生产基地。荷叶茶借鉴茶叶的生产工艺、叶形、叶色、口感都称得上是当今荷叶茶的亮点。成启食品有限公司的陈老总充分发挥了当地政府引导资金的放大效应和示范作用,以企业自身为主体,一方面抓紧工业园区的基建工程,一方面增加科技投入,积极进行莲房、莲壳、莲杆的深加工导入试验,自主引进研发绿色产品莲—宽扁叶速生蕹菜的轮作试验、大型冷库设备与莲、菜制品的利用效应,可见,舞活白莲产业链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从广昌工业园区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粒莲子的裂变空间,15亿元产业的经济总量绝不是空谈。白莲产业品牌无疑会成为一条实现白莲大县向白莲强县跨越的现实路径。

 
附:
再论“大荷花”
 
分会内的荷花企业大多数仍然沿袭,以荷花品种的生产,以苗木销售为主体。虽说有条件的已开始向水生苗木,向工程施工,向小品多元迈步,总的来说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属于对资源依赖性强,技术含量不高,进入门槛低,生产者众多,竞争激烈,没有定价权。而附加值和总利润都比较小的,劳动密集运作。
根据现代农业的理念,再给大家一个新的提示。
“大荷花”不是空穴来风,跳出荷花看荷花也有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日本等发达国家,台湾、香港地区实施的六次产业化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源于九十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就提出这个概念“第六产业”、“六次产业化”就是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提升、融合农产品附加值,让企业更多地分享二、三产业的利润,保持可持续发展。
大荷花的核心是“一体化”和“融合”,我们知道1+2+3=6,1×2×3=6,答案一样。而推进六次产业化,用的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以往我们只注重龙头企业的培育,而发展更要注意企业与高校,与研究单位、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散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而且不只局限于行业内,不同行业也会有意想不到的火花碰撞。
希望大家在我带来的“罗汉果批杷糖”的启示下有所领悟,这条路就是将荷花、水生植物、劳动力、历史等这些低能资源,抓住文化、健康、旅游等发展要素,经过配置整合成资本、技术、人才、营销等高能资源。
这种正向的推动力,不仅会带来论坛热烈的话语权,更会使我们看到荷花经济在未来市场中创造的新价值。

联系地址:

Copyright©2016-2017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