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陈煜初 朱丽 谢泉
(杭州天景水生植物园 310030)
摘要:随着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园林植物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植物学角度探讨了其中存在的基础问题如植物名称随意性、违背植物生物生态学特性、违反植物引种驯化规律等,以及园林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并对园林植物的应用及该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园林植物 应用问题 园林学科
近年来园林植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损害了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和园林学科体系的建设,本文从植物学角度对其中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作了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植物名称随意性
园林植物名称较为混乱,将一个物种的几个不同名称当做不同物种设计,不仅给苗木采购、配置带来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到景观质量和造价。如在一份设计图纸中,同时运用了“黄菖蒲”、“水生鸢尾”、“黄花鸢尾”,而这三个植物名称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即Iris pseudacorus。还有水竹芋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水烛和水蜡烛(Typha angustifolia)等等。
望文生义同样造成很大的问题,在水生植物中最明显的莫过于“菖蒲”,菖蒲(Acorus calamus)是菖蒲科菖蒲属的植物,菖蒲前缀以“石”、“金线”、“金钱”都是菖蒲科菖蒲属的水湿生植物,但在“菖蒲”前缀以“黄”、“花”则是鸢尾科鸢尾属的植物。在一份种植设计文件中出现菖蒲(红)、菖蒲(紫)、菖蒲(蓝)等,显然把菖蒲当作花菖蒲。菖蒲科菖蒲属植物花是佛焰苞肉穗花序,花小,为黄绿色或白色,而鸢尾科鸢尾属植物花大色艳。单从花来说,观赏价值差异就很大[1]。很多园林人士把菖蒲属和鸢尾属中带有“菖蒲”名称的植物混为是一类植物,如要建菖蒲园,实则是鸢尾园。这些问题减少了人们对神圣的园林设计师的敬意。
臆造植物名称的现象也时常出现,如“红果冬青”(冬青属的若干种Ilex spp.)、“蓝杆芒”(山类芦Neyraudia montana)、“九节芒”(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绿苇”(芦竹Arundo donax)等等。臆想植物种类和品种的问题也存在,把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臆想出一个白花千屈菜的品种,如在一份国内某著名设计院的种植设计文件中出现千屈菜(白花)。在设计中随意运用植物,在施工中则是假冒现象频发,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冒充千屈菜,藜芦(Veratrum nigrum)假冒白芨(Bletilla striata),斑茅顶替蒲苇(Cortaderia selloana)等等。
有文献在罗列植物种类时出现“实生杨梅”、“大叶女贞”[2],实生杨梅指杨梅(Myrica rubra)的实生苗,大叶女贞是萧山苗农为区别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而将女贞(Ligustrum lucidum)称为大叶女贞,但在文献中同时出现杨梅和实生杨梅、女贞和大叶女贞,岂非贻笑大方。
近年来出版了许多园林植物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图文并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遗憾的是植物照片鉴定错误大有书在,有误人子弟之虞[3-6]。
此类问题的常态化,让人们对园林植物学科的严谨性产生怀疑。
1.2 违背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
1.2.1 规格
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湿地植物园种植设计文件中将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的规格定为胸径25-30cm、高度550-600cm、冠幅300-320cm,野鸦椿在我省分布广泛,一般胸径在3-4cm,高度可达3-4m,为灌木状,而要达到胸径25-30cm规格的苗木采购非常困难。此外彩叶杞柳(Salix integra ‘Hakuro Nishiki’)的规格为胸径10-12cm、高度350cm、冠幅250cm,而实际情况中150cm高的彩叶杞柳的苗木都难以采购,更无胸径可言。又如单生的按丛生的标注、丛生的按单生的标注等等,案例数不胜数。有些规格偏小,如灯心草(Juncus effusus)3-4芽/丛,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2-3芽/丛,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3-4芽/丛。如此设计严重影响施工作业、景观质量和造价,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园林植物学科的严谨性。
1.2.2 密度
在有些绿化建设工程中,用加大树木种植密度的办法来实现快速见效的景观效果。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冠幅可达4m以上,而其栽植间距缩小到2m;雪松(Cedrus deodara)冠幅可达3-8m,而其栽植间距却只有1.2m。
常见设计文件中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Pubescens’)的种植密度3-5株/m2,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 ‘Viridis’)的种植密度9-16株/m2,甚至有25株/m2的。如此密度,竹林必然很快衰败,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出笋量随立竹度的提高而下降。竹林难以更新,导致城市园林中很多竹林(散生竹)景观寿命短暂。
设计师对水生植物的形态相对其它园林植物更缺乏了解,如种植设计文件中标注的芡实(Euryale ferox)种植密度为25株/m2,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25株/m2,睡莲(Nymphaea tetragona)25头/m2,萍蓬草(Nuphar pumilum)25头/m2,荷花(Nelumbo nucifera)9株/m2,如此密度,无异于码放。
种植密度过高造成光线通风等生理、生态条件的失衡,导致树木畸形,不能表现出原有树种的特征;同时林内卫生条件差,易诱发病害、虫害;而且植物长期处于密集的环境中,得不到足够的养分,生理机能衰退,造成种内拥挤、个体死亡,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景观质量。虽然种植初期应当适当密植,以保证初期的景观效果,但必须及时间苗和疏伐,增强树木抗性,使植物能够合理生长,营造出应有的景观。
1.2.3 生境
有文献在探讨千岛湖消落带植被恢复时指出“千岛湖消落带下部海拔95-100m,受水淹时间较长,一般为2-6个月,出露水面陆地的可利用时间较短。该区域应选择沉水草本植物如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苦草(Vallisneria natan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主,……”[7]文中阐述的消落带下部,水淹时间为2-6个月,说明尚有6-10个月的时间露出水面,露出水面时为枯水期(应在10-4月),即冬季,而菹草到4月底就开始进入休眠状态。如此,菹草可要种在陆地上,岂不变成旱生植物了?
设计师为追求景观效果,不考虑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在盐碱性土壤上种植不耐盐碱的植物,造成植物死亡,经济损失严重,如在海涂地区种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园林植物,其结果造成香樟大量死亡。
热带植物北迁,榕树(Ficus microcarpa)原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性喜高温多湿、光照充足的环境,在浙江温州生长良好,而杭州地区冬季较冷,榕树用双层大棚和油汀保温,仍然不能过冬,但在杭州野生动物园、千岛湖开元宾馆等都曾见其种植。萧山花木城还曾种过原产热带的露兜树(Pandanus utilis),当年冬季就被冻死了。
1.3 违反植物的引种驯化规律
为丰富城市园林植物,可适当引进一些外来物种,但现在有些单位在引种方面急于求成,在没有经过引种、驯化研究的情况下就直接种植,造成大批植物长势不良,甚至死亡。如加拿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在长江流域地区应用广泛,但为达到景观效果,后期养护管理上的费用昂贵。
近年很多植物在未经生态安全评估下直接从国外引种,其中有些种类存在生态安全风险,如出问题,造成的损失和生态危机足以构成犯罪。最近缪丽华等研究认为水生植物中的再力花可能存在生态安全问题。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很多园林植物工作者认为乡土植物拿来就可用,事实不尽然。乡土植物同样需要进行引种驯化研究才可以应用,如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它是森林植物,到城市绿化中作行道树应用极易产生树皮灼伤、病腐问题。前些年华东地区大量应用杜英作行道树栽培,但长势不如预期,有些道路几十公里长势好的植株很少,杜英也许是我国园林植物应用中最大的丑闻。这种损失如能在大量应用前做引种驯化研究,便可以避免。另外还有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ls),因移植成活率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导致和杜英一样存在大量苗木库存的问题,给苗木产业带来重大损失。
1.4 设计文件中滥用、套用时尚植物学术语
设计师为体现设计文本中的创新之处,在规划设计文件中滥用、套用植物学术语,如“乡土植物”、“按植物群落配置”、“生态”等随处可见,但设计师却不知该学术用语的真正含义和概念。
1.5 园林植物学在园林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园林植物学是园林学科中的专业课程,但目前对该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够,根据一些园林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园林植物学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实际操作经验缺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2 应用误区
2.1 过多采用彩叶树种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绿化向彩化和美化发展,因此各地相继引种和扩大栽培彩叶树种,但是在不断的生产和应用中彩叶树种逐渐暴露出缺点,其光能利用率低,固碳能力差;还有是由病态变异选育而来,抗性差,管理成本高。建议适量应用。
2.2 喜用外来植物
为体现生物多样性,追求“新”、“洋”,园林设计者在植物配置中偏爱使用外来植物,而这些外来植物在引种过程中大多未经任何引种试验、生态安全评估,造成的后果难以想象。
3 建议
3.1 重视研究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使用的材料,对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上,而目前存在一些园林植物工作者见到有观赏价值的野生植物或外来植物,就一味的引种,对这些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甚少。园林植物学涉及的知识广泛,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都有大量课题要做,园林植物学工作者应参与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时充分利用植物学家、林学家、农学家、园艺学家等多年积累的丰硕成果。
3.2 教学
我国园林植物学家本来就很稀缺,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有的学者还要把重点放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上,无暇顾及研究,这也许是园林学科的共同问题。教与学的问题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煜初.水生植物应用问题多[J].园林,2009,6:18-21.
[2] 徐高福 王翔 孙益群.千岛湖万顷森林林相改造景观设计[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4):104-107,111.
[3] 吴玲.湿地植物与景观[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4] 李强 徐晔春.湿地植物[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5] 赵家荣 刘艳玲.水生植物图鉴[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6] 周厚高.水体植物景观——现代园林植物景观丛书[M].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6
[7] 徐高福 洪利兴 陈小勇等.千岛湖消落带植被恢复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6,32(6):106-108.
联系地址:
Copyright©2016-2017 版权所有 :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